科大首页 | 高密计算机系

新闻投稿箱
教务教学
信息分享
更多

物联网工程(校企合作)专业简介

作者:    来源:     发布于:2022-06-30 09:20    点击量:

1. 专业概况

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了响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,由教育部批准的而开办的新专业。是由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软件园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的专业,2010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而建设的省级校企共建专业。

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与知识,具备物联网应用设计方法和技能,并掌握通信网络技术、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
本专业以能适应物联网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。以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、良好的文化修养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,能从事物联网系统应用、物联网终端设计开发为主、同时兼顾物联网相关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。

本专业采用“2.5+1+0.5”的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与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。前2.5年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,以学校老师为授课主体,企业师资和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撑,通过在线平台、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参与教学;后1年,到高新区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和技术能力的学习,以企业老师为授课主体,按照企业模式,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,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型人才;最后 0.5 年,回到学校由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,合作企业负责推荐就业,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考研、出国深造、自主择业等。

2. 专业特色

经过十几年的学科建设工作和教学实践,物联网专业逐渐形成了以下自己的教学特色:

(1)确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以能适应物联网不断发展需要,能从事物联网及其化工、橡胶、家电等相关领域的系统、网络、终端、协议等方面的研究、设计、开发及应用的培养目标。

(2)确立了采用2.5+1+0.5模式的校企办学机制,实行“学习-实训-提高—综合”的渐进式能力培养方式,由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师、企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。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行业的认知,强化了行业认知实践、专业基础技术的实训。

(3)知识与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,精心规划了有机融合、相互衔接的基础知识课程体系、基本技能课程体系、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课程体系、实践与实训课程体系。

(4)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,即“学习-实训-提高—综合”,在学习基础知识、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后,通过实训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,在此基础上,进行具有培养综合能力的综合实训提高环节,加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的培养,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,在将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始终贯穿始终。

(5)采用“四环节”教学模式,即基础知识学习环节、基本技能与知识的学习环节、基础实训环节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环节。每个环节采用反馈机制,即学习过程、考核过程、跟踪反馈的再学习过程,通过这个反馈环节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各阶段的学习内容,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(6)实验、实训设施完善。校内拥有完善的物联网综合实验室,实验环境与实验设备完备,可进行专业基础课、专业课的教学与实验、学科竞赛,也可进行物联网的科研与项目开发等实验活动。校外基带也拥有完善的实训环境,可进行与物联网相关的各种实训教学与项目研发活动。

(7)多企业联合办学,共同培养。通过走出去、请进来的办学思路,我院与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、软控股份有限公司、青岛软件园等企业联合办学,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。

3. 师资概况

物联网教研室成立于2011年11月,目前教研室共有教师7人,其中副教授4人、讲师3人,具有博士学位6人,留学归国1人。教研室的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涵盖了物联网的相关层次,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。目前,教研室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,多谢项物联网应用项目,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,其中被SCI、EI收录的有40多篇,凭借较强的科研能力,我校的物联网专业已成为多家公司的研发基地。

4. 学习内容

主要课程包括:物联网导论、物联网程序设计、JAVA基础、电子技术、物联网控制理论与技术、电路与信号系统、嵌入式系统与应用、云计算、物联网信息安全、射频识别与EPC编码、无线传感网技术与应用、大数据处理及其应用、数据库技术、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。

5. 毕业与就业

学生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,达到青岛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资格者,颁发与其它专业同样的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;符合国家和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者,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

与其它非校企合作专业一样,在校学习期间享有同样的待遇,包括学生评奖、评优、研究生推免等。

本专业毕业生可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就业,既可以选择考研、出国深造等,也可以选择从事包括无线传感网络、FRID等在内的物联网终端系统的研发设计与应用,也可以从事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物联网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、物联网工程设计与研发。

6.专业咨询联系方式

(1)咨询电话:0532-88959036,13356887002(曾老师)

(2)专业咨询邮箱:qdzxw1965@163.com